今天看到一个很好的idea,心理思维习惯。
任何一件你想做的事,在刚开始时都要经历各种考验,如果你能通过这种”上天的测试”,就能得到奖赏。 如果你出于恐惧和匮乏去努力,你能汲取到的只是一些稍纵即逝的能量,因为这些努力只起到了激活的效果。
所以,在你升级到下一个层次之前,你会被一些你害怕或缺乏的东西迷惑。就像你遇见灵魂伴侣之前,很容易被一个你明知没那么好,但你还是选择接受他的人趁虚而入。因为在某种程度上,他填补了你的寂寞。
当你选择将就,你就选择了向这种能量低头,随之这种能量就填满了你自己这个容器。
而你真正应该做的是告诉宇宙你不要塞满自己,而是要扩充自己,以保证有空间吸引到真正的灵魂伴侣。(就像塞满的衣柜是很难装进新衣服的,不管那件衣服有多好)。
所以当你遇到考验时,应该果断拒绝,这种坚定的反抗就向宇宙证明了你宁缺毋滥,那你这个容器也就被扩大了……
做所有的事都要将思维方式从索取切换到给予。 比如大家都很害怕演讲,但如果你今天站上台是为了告诉大家你要给所有人一万块时,你还会怕么? 哪怕台下坐了十亿人,你都不怕。反之,如果你是想索取点什么,比如观众的认可,欣赏等等,你就会畏手畏脚,生怕说错什么话。
生活中,我们所有的恐惧都是来源于我们试图“拿(take)”,如果我们变成给与者(give),那你就不会害怕,就像造物主从不恐惧,Ta只给允。
所以当你每次恐惧, 担心时,你都要提醒自己,都是因为“我在寻找什么””我想拿点什么(take something)”,你必须改变自己的意识,告诉自己要成为一个“给予者”。
有时候我们不觉得自己是“给予者”的原因是你没有拿得出手的东西,很容易就能被别人识破,所以你会紧张,害怕。如果你站在台上,一直在担心自己该说什么,该怎么做,全都是你你你!完全沉浸在你自己的世界里,那只会把你自己的可能性越缩越小。
我们不应该跟自己头脑里的那个小我对话,过分依赖自己的经验和知识。 一个演员读300次剧本的唯一理由是最终能够不依赖剧本,让台词与自己融为一体,然后自由的让能量流动,最伟大的演员都是这样表演的。
确实,你应该练习,应该投入,这样你就能进入状态,自如地使用能量,但切忌不要用小我思考过多。
——David Ghiyam
总之,全段说明了3点:
– 成大事之前上天给的考验要经受住诱惑,宁缺毋滥,不要低头;
– 最重要的一点是,要做一个giver not a taker!!!
– 不要过分依赖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和自己头脑里的小我对话,过分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,那样只会把自己的可能性越缩越小。